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王阳明句子20字
其实,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,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。
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在这片废土之上,一眼望去,黑夜漫无边际。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:尚有光明之可能乎?
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,而是要自己去走、去犯错,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。
静时念念去人欲,存天理。动时念念去人欲,存天理。不管宁静不宁静。
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...
责善朋友之道,然须忠告而善道之,悉其忠爱,致其婉曲,使彼闻之而可从,绎之而可改,有所感而无所怒,乃为善耳。
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,儒、佛、老、庄皆我之用,是之谓大道。二氏自私其身,是之谓小道。
殃莫大于叨天之功,罪莫大于掩人之善,恶莫深于袭下之能,辱莫重于忘己之耻,四者备而祸全。
攻吾之短者是吾师。 王守仁
王阳明游南镇,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:天下无心外之物,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,于我心亦何相关?先生曰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;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 王阳明
志不立,如无舵之舟,无衔之马,漂荡奔逸,终亦何所底乎。 王守仁
未有知而不行者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 王阳明
知行合一。
人的资质不同,施教不可躐等。
殃莫大于叨天之功,罪莫大于掩人之善,恶莫深于袭下之能,辱莫重于忘己之耻,四者备而祸全。
心之良知是谓圣人,圣人之学,惟是致良知。
千圣皆过影,良知乃吾师。
知善知恶是良知。
目无体,以万物之色为体;耳无体,以万物之声为体;葬无体,以万物之臭为体;口无体,以万物之味为体。心无体,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。
【译文】眼睛没有本体,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。耳朵没有本体,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。鼻子没有本体,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.口没有本体,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.心没有本体,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。
本心之明,皎如白日,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,但患不能改耳。一念改过,当时即得本心。人孰无过?改之为贵。
【译文】初始之心的明亮,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,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,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。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,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。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?改正错误是可贵的。
古人之学,切实为己.不徒事于讲说。
【译文】
查看更多>>王阳明,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,他官至兵部尚书、都察院左都御史,精通儒释道三家,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,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。他还领兵平乱剿匪,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。
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、立功、立言三不朽,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:
1、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。
1483年,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。有一天,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:何谓第一等事?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,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?
他的老师吃了一惊,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,他看了看王阳明,笑笑,又思考了一会,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: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。
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,他看着老师说:我认为不是这样。
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:怎么?你还有不同的看法?
王阳明夸张地点头,说: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。
2、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,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
有一年春天,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。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,你经常说,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。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,受你心的控制,你看这朵花,在山间自开自落,你的心能控制它吗?难道你的心让它开,它才开的;你的心让它落,它才落的?
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: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;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3、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!终日眼睁睁看甚么!
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。据知情人透露,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。
王阳明笑了笑,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,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。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,看准了和尚,冷不防的大喝一声: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!终日眼睁睁看甚么!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。所谓禅机,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、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,让接收方触机领悟。
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,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,总之,和尚惊慌的睁开眼,啊呀一声。
王阳明盯紧他,问:家里还有何人?
和尚回答:还有老母。
想念她吗?
和尚不语。一片寂静,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。最后,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,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:怎能不想念啊。
4、我以落第动心为耻
1496年,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。有人在发榜现场
查看更多>>1、是非,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,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。
2、道理人人会讲,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,但不从心上用力,砥砺出不偏不倚、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,即使做同样的事,说同样的话,动作也会走形。毕竟相由心生,情随事迁。
3、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4、圣人这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,唯一达成共识的是,这是个操作性不高且吃力不讨好的职业,古往今来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可以算作圣人外,就剩下若干疯子神经病自称实现了这一理想。
5、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;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
6、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。
7、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,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。
8、其实,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,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。
9、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。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
10、在这片废土之上,一眼望去,黑夜漫无边际。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:尚有光明之可能乎?
11、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,而是要自己去走、去犯错,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
12、心即理也。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。
13、心是宇宙的本体,万物的主宰,安身立命的根据,衡量是非的标准。天地间诸事诸物,举凡纲常伦理,言行举止,成败荣辱,皆不出于我心。
14、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。
15、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,懂兵法而不懂实战,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。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,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。
16、一言以蔽之,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“为学”和“为道”的区别。
17、有志于圣人之学者,外孔、孟之训而他求,是舍日月之明,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,不亦谬乎?
18、一个人对了,一个国家就对了。你是什么样,社会就是什么样。
19、在神州这片土地上,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,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。
20、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21、人的宿敌只有一个,便是他自己。
22、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,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。一切皆因思想而异。如欲改变命运,首先改变自己。如欲改变自己,首先磨炼内心。
23、所以为圣者,在纯乎天理,而不在才力也。故虽凡人,而肯为学,使此心纯乎天理,则亦可为圣人。
24、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,制度是
查看更多>>查看更多>>